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生事务 >> 班团活动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生事务 >> 班团活动 >> 正文

读书会 | 法学2106班研读庞德《法律与道德》

时间:2022-11-13 浏览量:


文 | 杨舒钰

图 | 周迅



为了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法律思维,理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学2106班于2022年11月10日晚,在综合楼103举办了庞德《法律与道德》读书分享会。同学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畅谈读书感想。



本次读书会由周迅同学主持并首先作交流分享。她带大家回顾了庞德 《法律与道德》的主要内容:作者深刻地讨论了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与基础性的问题,即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分析了回答这一问题的三种思考方式—历史的、分析的和哲学的视角—的由来和发展,展现了每一种方式和存在于特定法律发展阶段之问题的关系。通过历史的考察, 庞德认为法律与道德起初是同源, 后来因发达而分途。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或近或疏、或合或离, 随着法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法阶段、严格法阶段、衡平法与自然法阶段, 到19世纪后半期法律发展趋向成熟。

在书中,庞德以分析的视角考察影响不同法学对法律与道德之关系认识的各种因素。每一个法律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考察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 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透彻地看到该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空间。因此,周迅同学认为考量法律问题时, 既不能完全忽视道德因素, 也不能把道德做为衡量一个法律规范是否具有效力的唯一的的标准。

周迅同学发言过后,同学们积极讨论,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张敬弢同学首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为大家梳理了书中关于法律的三种看法:第一种是“历史的视角”,认为法律是传统下的道德习俗,这种视角清晰地从历史进化的维度演绎出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由来与演进。第二种视角是“分析的视角”,认为法律是约定之下制定的规范,庞德并不赞成将法律和道德彻底分开来看。第三种视角是“哲学的视角”,庞德结合不同法哲学家的学理,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法律体系 。

王鸣昊同学紧接着发言,他认为庞德在这本书中抓住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自希腊人以降2400年,对法律与道德的划界的讨论是未竟的,乃至原地踏步,关键或许努力寻求一个界限这种简单化思维本身就是有误的。在法律史的沉积岩层中,不仅有伦理、习俗,还有教会法、神父著作、圣经文本,以及法条对其他社会关系的模拟——如果我们承认法律的出身是复杂的,为什么又只急切地追问一个“法律与道德之关系”的简单问题、并急切地寻求一个简单答案呢?



对于讨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没有必要和意义。周迅同学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即使法律的产生伴随复杂的社会因素,但这与划分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没有必然的对立关系。法律与道德需要划出较合理的界限,否则在司法实践领域极易发生法律与道德的混用,而带来司法裁判不公的现象。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读庞德的《道德与法律》可知,一方面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法律是道德的一部分,是社会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而另一方面法律和道德有着各自管辖的领域,法律以理性为基础,必须是确定且可预测的,在法理上我们将它称之为规则,而道德上更高的要求往往用原则加以定义。对于法律与道德复杂的交叉情况,必须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也是此书的关键所在。庞德指出的最基本的界限就是个人权利的行使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限。

经典的魅力在于即使历经千年,饱经沧桑,但纸张之上仍然闪跳真理的光芒。此次读书分享会举办取得圆满成功,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极深刻且现实的问题,历来被人们不断研究和讨论。如何理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作为法学学子,我们在埋首读书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当今社会现实和中国法治事业发展实践领域的问题和期待,努力为成为一名有温度的、合格的法律人而不懈奋斗。


44118太阳成城集团 - 太阳成集团官网入口 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